潮汕人在泰国
泰国潮州会馆

02-2113905, 02-2113204, 02-2112803, 02-2125932-3 Fax: 02-2124482-3

新闻资讯

潮汕人在泰国

发表时间:2024-01-17

潮汕人在泰国

  新華社駐泰記者 陈家宝 明大军

背山襟海的潮汕平原,内联通都大邑,外通南洋诸国。自古以来,既有鱼盐之利,更尽海运之便,商旅贸易,得天独厚。随着1684年清朝海禁结束,这处钟灵毓秀之地涌现出大大小小的远航商船。广东地处南方,南方属火,火为赤,潮人深信红色船头能催吉避凶,故在船头及大桅都油上红漆,是为红头船。正是这一艘艘木制的帆船,载着历代潮人发家的渴望,狂风中破浪飞空,漂洋过海,直奔远方的自由之都;正是这一抹抹热烈的鲜红,带着无数潮人义无反顾地奔赴沧海,投身浩浩荡荡的蓝色文明,拉开了潮人羁旅暹罗的序幕,写就了华侨奋斗的壮阔史诗。
潮人远渡重洋至暹罗,赤手空拳,谋生打拼的历史,早在宋代便有记载。1767—1850年和上世纪上半叶曾有过两次移民高潮。红头船登岸的早期,大多潮人在碾米厂、锯木厂、制糖厂充当雇员,从事体力劳动。以刻苦勤劳,有强烈商业意识著称的潮人一旦稍有积蓄,便无一例外地开始做小生意,积累资本。当时他们所从事的贸易活动主要是中泰之间的商贸往来,如把泰国的大米、柚木、棉花、胡椒、砂糖输入中国,又向泰国输入陶瓷、布疋、乾果、腌制品等,及后,一些人通过投标取得泰国政府对某些商品的专营权,逐步垄断某些特定商品的生产和贸易。
当今泰国,潮商继往开来,人才辈出,几乎掌控着国家的所有经济命脉。他们已逐渐摆脱中介商的角色,不再只局限于零售、运输和普通买卖,而是手握重资后积极参与泰国国内的地产开发、建筑、汽车制造、铜铁、大型贸易商行、出口工农业产品、酒店、旅游业、银行和金融等行业,走向连锁店、大超级市场、大餐馆、大公司式的经营。其经营模式也从传统的家族式转向现代的大众公司和上市公司方式,从而与现代国际经济融成一体。正大集团和泰乍伦集团已成为规模宏大的跨国公司。
潮人向世界出发的步履从海洋而起,面对浩瀚烟海,他们怀揣的不是对于未知的惶恐,相反却是直挂云帆的无畏。生于海滨的他们,有着冒险的天赋,闯荡的精神,风狂浪猛,从不惧葬身鱼腹之险。然而,身居海外,异文化的压力和来自陌生环境的挑战,无不呼唤着同乡的组织,以同心协力直面困境,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。于是1938年,泰国潮州会馆应运而生。作为泰国潮属同胞最高的组织,潮州会馆已成为世界上会员最多,组织规模最大,下属机构最多的华人乡缘组织。会馆成立以来,以促进泰中友谊,弘扬中华文化,增进旅泰潮人凝聚力为己任,为泰华社会作出了不菲的贡献。迄今为止,在泰国六千余万人口中,华人已经超过850万人,占总人口的12%,而其中超过一半是潮汕人。潮州会馆作为潮人的依托,为其提供在商界上纵横四海的舞台,是潮乡文化的载体,并淋漓尽致地写就着潮人强烈的抱团精神。
“出门在外,互相帮忙是必不可少的,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事情。”对于潮商突出的团结互助精神,泰国潮州会馆主席蔡汉强先生轻描淡写地评价道。潮商素有注重“家己人”的情愫与抱团作战的传统。数百年来,海外潮人孜孜不倦地寻求内部向心力及归属感,浓厚的地缘意识和身份认同感的情结使其在商场中披风斩棘,在暹罗社会中树立屹立不倒的地位。
在泰国潮商群体中,老一辈提携新一辈,成功者援助困难者,已经蔚然成风。这个群体有如一个潮人大家庭,几乎每个潮商都处在互助的关系中。如战前的陈黉利家族就曾经积极协助潮人经商,不少人都向其银行贷款做生意,开行铺。即使是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也恪守着互相扶持的传统。如战前的拥有两家大火砻的马振盛行东家马立群,曾一度破产,陈黉利家族的陈守明伸出援助之手,主动借10万铢帮马立群渡过了难关。马立群翻身之后,于1939年担任了泰国政府的泰国米业公司总经理,于是也对陈守明投桃报李,多方协助陈黉利家族的大米业务,一时间在泰华社会传为佳话。而陈弼臣早年经商也是屡遭挫折,后来因为得到泰国保险界潮商前辈郑景云的提携,他才得以在商界平步青云。
潮人同舟共济的精神,始于艰难的海贩生活。海洋解放了潮商。自红头船商人从事海上商业活动以来,其高风险、高利润性使其形成了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商业伙伴关系。瀚海无边,波诡云谲,只有互相扶持,坚定一份生死与共的信念,才能战胜惊涛骇浪,平安过渡。海外涉业之初,语言不通,身无分文,身如飘萍的潮人在艰苦创业伊始只能靠同乡间互相资助度日。陌生险恶的谋生环境促使其将团结奉为守则,互助当成习惯,抱团打拼的美德是世代的沉淀。
“我希望年轻人不忘祖先,受人恩惠,涌泉相报。”在讲述商会和自身的发展史时,蔡老先生娓娓道来,波澜不惊,如同讲述着一段别人的故事。唯独是寄语年轻一辈时,他的目光被期盼点燃,字字殷切。
潮人勠力同心的文化性格,更根源于其浓厚的乡土情结。乡情缱绻,家山万里之外,最好的寄托形式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及保存。潮商发达的团体关系中,“信义道德”的传统儒家伦理发挥着重要作用,是团结精神的基础。潮商的英雄崇拜情结——关帝崇拜中,以“礼”为核心强调了商人内部的传统依附性关系,并强调了“忠”、“信”、“义”等行为准则,千锤百炼中塑造出抱团打拼的精神。齐心协力,风雨同舟的文化特质背后,是最深的乡愁。
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,今天,泰国的潮州人已经融入当地社会,与当地人民水乳交融,和睦相处。与海内潮人相比,泰国潮人数百年来历经海洋文明的洗礼,冲破了大陆封闭文化的局限,无论是经商上还是文化心态上,都多了一份海纳百川,兼容并蓄的气度与胸怀。然而泰国潮团发展至今,人数日益壮大,社团林立,人多口杂,意见多有分歧,管理制度亟待改革。谈笑中,蔡老先生直言不讳,一语中的指出当今潮团存在的问题。“新一代潮团领导应该有敢作敢为的魄力,大刀阔斧进行改革,多做实事,少图虚名。”
走出富丽恢弘的潮州会馆,段段故事仍如余音绕梁充盈在心中。一回首,这座中国风建筑嵯峨如同宫殿,门口两只金色狮子俨然守护着里面历代潮人的岁岁荣枯。斗转星移,风云变幻,在这数百年的卷轴中,泰国潮人挂云帆,济沧海,用满腔热血和着东南亚炙热的阳光,在暹罗大地上盖下了一枚辉煌的印章。

(下)泰國潮州會館。

圖:(上)陳家寶採訪泰國潮州會館主席蔡漢強。

(中)蔡漢強主席贈送紀念品予陳家寶記者。